.jpg)
苏黎世火车站
2016年8月27日,我来到了瑞士苏黎世,开始11个月的交换学习。
关于学习
交换的学校是隶属于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的苏黎世师范学院Pädagogische Hochschule Zürich (Zurich University of Teacher Education)。选课和上课和国内的大学大同小异,不过并没有行政班,因为每个专业的人数也不多。学校对自主学习的要求比较高,通常每周都会有一个小任务,基本上每门课都要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和下一周主题相关的文献,然后在课堂上就是讨论老师给出的问题。比较少书面的闭卷考试,大部分是要求学生做presentation、写report或essay。
苏黎世师范学院有23个院系。它的师范类专业主要有学前教育、学前和低年级小学教育(KUst)、小学教育、中学一级教育(secondary I)、中学二级/职业教育(secondary level II/vocational education)等。瑞士教育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实践,师范学院给师范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。师范生从第一学年已经开始实习,通常是在学期结束之后,安排一个较为集中的实习时间到当地的学校进行教学实践。他们在学校上课的周数较少,但是实践的时间长。他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地应用到实践当中,同时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、反省自己和汲取经验。而在中国通常师范生的实习都是安排在第四学年,为期两个月,相比来说实践的时间是比较少的。第二个特点是不培养专门的学科教师,而是一个教师负责多个科目。我国是分语文老师、数学老师、英语老师等等,而瑞士这边的一个小学老师教七八个科目(四个必修科目:德语、数学、科学、英语或法语;三个强制性选修课:体育、视觉艺术、音乐、手工、第二外语;可选附加科目:宗教与文化)。小学阶段每个班的老师会带他们负责的班级三年。中学的老师通常教四个科目(例1:自然科学与技术,数学,地理,体育;例2:德语,英语,历史,视觉艺术)。一方面来说教师能够更灵活地安排他所教的科目的内容和进度,另一方面则加重了教师的负担,可能会不得已减少了在某个学科上花费的精力。
第二个学期我到苏黎世当地的一个小学实习了,一个班只有20-25个人,每个周一去给小朋友们上英语课,还给他们介绍了中国文化。虽然离我住的地方有点远,单程都要一个多小时,除了顾好学业还要备课也挺累的,但是孩子们都好可爱,老师也非常友好,所以我每个周一都是怀着期待和激动的心情。我每周就上两节课,其余的时间就听课。这里的教室和课堂氛围和我上的小学完全不一样,没有固定的座位,老师和孩子们经常是围坐在教室中间的地板上学习,小朋友们都很爱举手发言,每个老师都是多才多艺的。瑞士提倡全纳式教育,即给所有受教育者,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受有效教育的机会。我实习的那个班级就有AHDH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儿童。基本上每个班都配备了特殊教育老师(Special Need Teacher),有很多课他们都会来帮助这些儿童进行学习,所以会经常看到2个老师在一个教室里。

Zollikon小学的教室
关于文化和生活
由于这是我们第一次出国,自然是紧张和激动的。其中最担心不是语言问题而是文化差异,担心自己会做错什么,毕竟我们不仅代表自己,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民素质。因此刚开始无论做什么都是小心翼翼的,尽量展现礼貌风度。
很幸运后半年住在一个寄宿家庭,瑞士当地夫妇超级友好,把我和另一个同行的女生(我们一起来当交换生的)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照顾。在和他们每天的交流中学习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,我们也给他们介绍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文化。
说到文化差异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国民休息日星期天,所有的商店都要关门(除了机场和苏黎世火车站SBB的商店,和个别超市小分店如Migrolino),很多公司机构也是不能上班的,当然公共交通和一些娱乐场所除外,因为这一天是人们休息和出行的假日。第二个是随处可见的直饮水喷泉,一般没有标识不能喝的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。很多人在家也是直接用杯子接水龙头的水喝,都不用电热水壶烧水。瑞士的水质真的很感人,河流湖泊很多,绝大部分都是清澈见底的,看起来很美,所以说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真的很重要。第三个是礼让行人的司机,在没有交通灯的路口,他们看到远远有人走过来,都会放慢车速然后停在人行道之前让行人先过。这一点虽然在我国国内有倡导但是实际有很多司机都没有做到。

苏黎世湖
虽然瑞士国土面积只有我国广东省的四分之一,人口只有广东省的十三分之一,但是这个小小的国家有着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。说到瑞士,来这里之前,我第一个想到的是瑞士手表、瑞士军刀、达沃斯、巧克力……后来我发现,对我来说,这里的四季的风景是最迷人的,特别是春天的花!雪山河流湖泊山丘草地,和我家乡岭南地区又是不一样的景观,感受到了传说中的“随手一拍都是明信片”。(噢,我还中了这里的cheese的毒,从不习惯到爱上cheese还不到一个月也是神奇,品种多到我现在还没分清。。)

秋天

冬天




春天


夏天

投稿人:苏黎世师范学院 石榴菲